近日一则研究生爸爸辅导四年级儿子功课到凌晨的新闻冲上热搜,网友们在同情这位爸爸的同时也各自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似乎辅导孩子功课成为了这一代父母挥之不去的噩梦。对于当下正在带娃的父母,辅导功课似乎是大家都逃避不开的经历,前有妈妈辅导儿子气到
近日一则研究生爸爸辅导四年级儿子功课到凌晨的新闻冲上热搜,网友们在同情这位爸爸的同时也各自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似乎辅导孩子功课成为了这一代父母挥之不去的噩梦。

对于当下正在带娃的父母,辅导功课似乎是大家都逃避不开的经历,前有妈妈辅导儿子气到血压高,今有双一流学历爸爸辅导功课到凌晨。难道除了坚持再没有其他改变吗?!

在我看来,在孩子的学习上,父母的陪伴自然必不可少,特别是在孩子刚刚进入校园的阶段,父母的陪伴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安慰,也是一种无形的依靠。对于辅导功课,很多父母都觉得头疼,有的父母甚至一度因为辅导功课而崩溃,那如何才能走出这样的窘境呢?

1.理解孩子在学习上确实会存在难处。
每个人的认知能力都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个班的孩子也必然会存在知识掌握的参差不齐,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千万不要觉得只要孩子认真听课就能把知识理解。
以我自己的执教经验来说,即便是我们认为的优秀生,也不能保证听的都会,做的都对。孩子毕竟有他的认知短板。所以在学习上,孩子有困难是很正常的,不要因为孩子某一内容没有掌握而过于生气,及时帮助他梳理问题,能解决的帮助他解决,不能解决的向老师求教,避免造成问题的堆积。

2.能辅导,更要会辅导。
正如这位研究生爸爸这样,能陪伴在孩子身边及时予以辅导,说明家长有这样的辅导能力,但能辅导和会辅导是两个概念。
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孩子纠结的问题会觉得其实很简单,但孩子就是毫无头绪?说到底,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是站在井外向井里看,但孩子则是站在井里向井外看。我们的知识储备足矣让我们很快解决一些孩子遇到的问题,但孩子的认知程度与理解程度摆在那里。如果我们试图用高位知识去解释低位问题,那换来的大多是那句“老师不是这样讲的!”再加之现在学校教学的思路已经与我们儿时学习时的教学思路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时我们给孩子辅导时孩子听不懂,真的未必是孩子理解能力弱,而是根本不知道家长在说什么,因为老师真的不是这么讲的……

3.习惯、能力要培养
四年级的孩子到凌晨都还没写完,我想这当中未必都是知识本身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不认真听课,做事拖沓。如果这样的问题不能解决,今后还会有多少个凌晨需要陪伴?

4.要试着接受孩子的平庸
双一流研究生只能说明这位爸爸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也就有这样的能力。如果拿自己的成就在对标孩子,必然收获的是失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huju8.com/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