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苏娜大田湾体育场项目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1951年在贺龙的主持下修建,1956年竣工,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新中国第一座甲级体育场及现代意义上的综合体育场,是重庆市体育比赛及训练的重要场所,2009年12月15日,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对文物保护力度不够
每经编辑:苏娜
大田湾体育场项目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1951年在贺龙的主持下修建,1956年竣工,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新中国第一座甲级体育场及现代意义上的综合体育场,是重庆市体育比赛及训练的重要场所,2009年12月15日,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对文物保护力度不够,缺乏规划、修缮、维护,现已成为危房;并且文物建筑没有承担起应有的宣传、展示功能。出于对文物保护和利用,突出其文化及功能,我司应重庆市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委托,开展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工作。
本项目新建建筑面积约43000平方米,文物保护和修缮约10000平方米,打造生态体育文化公园约70000平方米,实现全民运动和历史传承,并通过现代科技的引领,提升体育场周边的商业活力。
实践经验
1、大田湾体育场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对其维修我们遵循文物保护的原则,尽最大可能按照文物原形制进行修缮,恢复其建造之初的原貌。在制定修缮方案的前期,团队通过重庆市图书馆、档案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通过相关人士口述历史或提供老照片的方式等获得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再结合团队多达50余次的现场勘查,载对所有建筑部位、构件进行清单式统计,达到上千个构件。同时整理出所有建筑平面位置的材料、残损情况,达数百处之多,每处进行分别记录、残损评估和分级。不仅如此,专业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材料和化学分析,以及化学实验和力学实验,确定了当年的使用材料,对文物的修缮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充分尊重了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
2、由于城市更新项目往往伴随着周边具有大量的既有建筑、原住居民和各种市政配套设施,在进行设计方案的时候需要考虑更新后的项目与周边既有环境的融合、与周边既有配套设施形成互补;
3、为提升大田湾体育场的功能品质,增进文旅经济发展,本次工程在原有足球场下增设了两层车库,在文物保护范围线之外增设了相关附属设施建筑以及对文物周边的绿化景观进行了相关的优化升级,并且新增工程都符合已经批准的相关要求。
4、设施建设过程中,因为山地的因素,也带了不少困难,但经过工程队伍跟设计团队的不断协调,商议解决方案,最终得以既定的效果呈现。新增车库、新增附属设施以及景观的优化,为文物的展现、价值的宣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主要成效
大田湾体育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具有特别象征意义的建筑,对其采取全方位的保护措施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目前大田湾体育场的修缮保护及其利用工程已卓有成效,其主要成效如下:
1、解决文化主线不突出问题,按原形制修缮文物建筑,使文物区域建筑占据主要地位,形成主导风貌;
2、改善项目实施范围内交通混杂,人车混行问题,提高人行空间步行舒适度;新建了两层地下停车库(780个车位)缓解了项目周边停车难,新建约6000平米配套用房改善了周边配套商业不足的现象,设置了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网球场、气排球场、门球场及游泳馆等运动场所打造了全新的综合健身运动平台,在主席台地下开挖一百多米隧道打通了外场环行跑道(疏散环道)。
3、提升文物周边环境品质,增设景观小品及打造凸显文化特色和空间功能特点的空间;
4、优化文物周边景观类型,提升植被层次,改善景观片区形式等,使其能达到吸引人流病使人身心放松的目的。
成果亮点
本次工程不但成效突出,也有不少亮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文物建筑延续西南大区风貌,使文物发挥其宣传民族文化、凸显历史事件、增加人民凝聚力、奠定旅游发展的基础等重要作用;第二个方面,使用吊层建筑处理地形,丰富全民健身中心业态;第三个方面,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解决停车难问题及车库对外通道衔接问题;第四个方面,提示我那个公共空间品质,打造重点风貌轴线,全部采用人行铺装,确立人行主导地位。
案例所属机构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huju8.com/3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