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徽商香烟多少钱一包

摘要:明清时期徽商经营范围遍布了中国极其广袤的地区,而要研究明清徽商发展,了解其经营活动区域的地理特点在其经营中的作用有很大的必要。本文通过对徽商经营活动共性区域的圈定,总结出徽商在其活动的四大分布区域中的地理性依赖重点。作为徽商经营扩大的资本,正是因为充分利

摘要:明清时期徽商经营范围遍布了中国极其广袤的地区,而要研究明清徽商发展,了解其经营活动区域的地理特点在其经营中的作用有很大的必要。本文通过对徽商经营活动共性区域的圈定,总结出徽商在其活动的四大分布区域中的地理性依赖重点。作为徽商经营扩大的资本,正是因为充分利用了区域间的不同优势,菜最终形成了徽商遍及全国的经营规模。

关键词:徽商;活动区域;地理;主导因素

徽商,徽商香烟多少钱一包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轻微出现,徽商作为一个品牌开始在中国商业市场上形成巨大的影响。由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造成的地狭人稠,所以徽州的男子一般十几岁就离开家门走上了一条不知归期的从商之路,也因此徽州也就形成了“天下之民,寄名于农,徽民寄命于商。”的独特现象。而随着经商范围的扩大,徽州商人成为了明清中国商业上可以与晋商相互竞争的地域性大商帮,其鼎盛时期一度占有中国财富总量的4/7之多,成为明清时期中国商业领域的翘楚。而随着徽州富商的增多,徽州商人经营范围也不断扩大,开始向全国发散其经营活动范围,形成了区域商帮历史时期的地理发展脉络。从徽学形成以来,人们对于徽商的研究就开始不断深入,但是大家更多的会集中于一个地点徽商经营产业和特点的研究,或者是研究其在经商中附带的儒家文教因素与宗族互动关系。而从历史地理角度分析徽商的文章除了葛剑雄的《从历史地理看徽商的兴衰》和陆发春在《徽商兴盛历史地理成因的再反思》中大略可观外,其它著作文章中少之又少,而在这里笔者就想通过利用历史的地理性角度去分析徽商的活动范围及在其活动范围内徽商所依赖的地理性特点。 一 、市场主导型的长三角地区

每个商帮的发展都是由区域群体发展起来的,而每个商帮也都会有一个被其独家主导的经营区域,而徽商的主导区域就是长三角地区,在这里笔者把其认为是大本营的存在,因为在这里聚集了最多的徽商,尤其是沪、宁、杭、苏,甚至于已经渗透到乡,成为推动这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之源。毫无疑问巨大的市场潜力是此地区徽商聚集的先决条件。

徽商,徽商香烟多少钱一包

(一)以苏沪为中心的徽商群体

所谓以苏沪为中心,指的是以现在的苏州,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市镇地区,包括今天的松江嘉兴嘉定吴江地区。苏沪是长三角的最前端,是长江入海口处,密集的人群聚集和丰富的物产成为了徽商集聚的于此的最大理由。大量的徽州商人集聚于此,而且深入了市镇一级,控制了整个江南地区由上到下的贸易路径。如嘉定的布业,南翔镇和外冈镇是嘉定重要的棉布产地和市场,其中南翔镇名气最大,因此许多徽商侨居于此,而徽商“布商各字号俱在镇,鉴择尤精。”外冈镇也有徽州布商“徽州王某在嘉定县谋职,被该镇外冈镇永昌典铺聘为总管”的记载。除此之外周围的罗店镇,周浦也有大量徽商布商经营买卖。整个苏沪地区的布匹市场几乎都处于徽商的运作中。除了布业,典当业在苏沪地区的市镇也多为徽商经营,在平湖县的当湖镇有一个黄蓝圃的人“本籍新安,先世以质库业迁当湖,兄弟六人并殷富。”太沧州璜泾镇有徽商汪镛“休宁人陆远湖愚卿开宏亨典,时为其主记,轻财重义。”除此之外嘉定的外冈镇,秀水的濮院镇典当业也为徽商把持,徽商在苏沪市场已经渗透到了各个市镇,足以见得长三角市场之广阔和可开之势。

徽商,徽商香烟多少钱一包

(二)以杭州为中心的徽商群体

杭州在南宋曾是国家的首都所在。而作为生产丝绸,棉布,锡箔的重要地域。徽商只要顺新安江东去即可快速抵达。所以作为一个交通便利,商业繁华的都市,徽商自然会更加重视这片区域的经营。他们在杭州的市场上贩卖海盐、木材、典当物品获利颇丰。

贩卖海盐是徽商在杭州经营的主要产业之一,盐商在杭州有自己的聚集地徽州弄,其地就靠近盐场。徽州于此著名的盐商有程长公“以盐筴贾于浙江。”后来在杭州“为诸贾人祭酒。”又吴汝拙“其贾盐筴,三岁一更,则又徙钱塘。”另外木业交易也是徽商重要产业之一,史载有黄义刚、叶明绣等人伐徽州木贩卖于此。黄义刚就是靠“少商木筏于杭浙姑苏。”为业。另外徽商还经营米粮业,万历年间江浙之地大饥,而贩卖救济粮的“商舟皆集于江西,徽人尤众。”从“尤众”一词可见徽州商人在浙江杭州地区米粮业的重要地位。除了这些行业之外,从事典当业、餐饮业,丝绸棉布的贩卖,徽州人也不尽其数,他们甚至于不计较从事本小利微的产业,其中 “奔驰吴越,肩布市卖。”的徽商汪社生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杭州从大盐商到小商贩都有着徽州商人的身影。而巨大的市场是他们竞相逐利的主要原因。

徽商,徽商香烟多少钱一包

(三)以南京为中心的徽商群体

南京在明朝初作为首都存在了三十多年,而后一直作为留都存在,由于是祖宗发家之地,南京在明朝时期也是全国极其繁盛之所。而从战乱中走出来的徽州商人走入了这座繁华的都市。从明朝建国的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修建都城征集天下富户修南京城的江谐寿起,徽商就开始成为南京市场上的重要力量。江谐寿是元末明初的巨贾:“多才能,善会计,富甲郡邑,乐善好施。”洪武建都“公奉诏建水西门及西门大街廊房,工费数十万。”

随后进入繁华南京城的徽商开始遍及徽州数县如:明有歙县商人许竹逸,曾于长三角经商“挟资经商吴越金陵间十余年,资益大起。”休宁县商人汪以振“商于金陵,娶杨氏,生守之。”不仅经商于此,而且因商结缘留守南京。另外还有生活于嘉靖万历年间的婺源商人李延芳、李世福。李彦芳靠占卜出卖消息为业,李世福则“舍铅椠,从诸父贾于江宁。”清有黟县汪辅“服贾金陵淮海间,数十年所悉以分其弟。”另外婺源有洪大诗贷本贸易,经营渐裕,侨居金陵。据统计乾隆年间安徽湖北人占当时南京人口的十分之七,而经商之人有如李承武、吴寿康、金世征一样被典籍介绍为经商金陵的更是不胜枚举。他们除了主要经营于典当、木业之外,还涉及到开茶馆,药铺,倒卖书画等,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巨大的市场占有性及其消费群体,是徽州人对此地区不可割舍的情节。

参考文献:

[1]康熙.休宁县志·卷七[M].康熙三十二年刻本.

[2]嘉庆.南翔镇志·卷一物产[M].嘉庆十一年刻本

[3]钱肇然.续外冈志·卷四杂记[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63.

[4]咸丰.当湖外志· 卷四 [M].清光绪元年刻本.

[5]施若霖辑.璜泾志稿·卷四流寓[M].民国铅印本.

[6]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四十二明故母汪孺人行状[M].明万历三十九年刻本

[7]休宁黄氏世谱·卷二黄义刚传.

[8]张廷玉.明史·卷二二四陈有年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5898.

[9]嘉庆.休宁县志·卷一四人物·尚义[M].清道光八年刊本.

[10]歙县.济阳江氏族谱·卷九.

[11]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卷八竹逸许公行状[M].明嘉靖六年稿本.

[12]休宁.汪氏统宗谱·卷一百一十六汪尚权统宗墓志铭.

[13]婺源.三田李氏统宗谱·环田寿东世福公行状.

[14]嘉庆.黟县志·卷六人物·孝友[M].清同治十年刻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dashuju8@homevips.uu.me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huju8.com/5129.html